- 2025(第五届)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发展与产业论坛在青岛成功举办
- 2025年中国陶瓷电容器及材料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MLCC行业年会在苏州成功举办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先进陶瓷展在上海举行
- 2024中国频率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创新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 2024年第三届中国质子导电陶瓷与氢能技术学术会议在苏州举行
- 第十二届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半导体设备年会圆满闭幕
2024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研讨会暨钠离子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在常州圆满落幕
在全球新能源技术持续革新与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为期三天的“2024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研讨会暨钠离子电池技术高峰论坛”于4月17日至19日在江苏省常州市盛大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盛会汇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方、政策制定者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前沿技术、市场趋势以及产业化路径,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绘制了蓝图。
固态电池技术:安全与能量密度的新高度
会议首日聚焦固态电池技术,与会者深入剖析了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革新潜力。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凭借其使用固体电解质替换液体电解液的独特设计,显著提升了安全性,降低了热失控风险,同时有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研讨会上,专家们详细阐述了固态电池在材料科学、界面工程、大规模制造等方面的最新突破,以及针对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应用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与会企业展示了各自在固态电池研发和商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成果,凸显了中国在这一前沿领域的积极布局与快速进步。
钠离子电池:资源优势与市场潜力
研讨会次日转场至钠离子电池技术高峰论坛,与会嘉宾就钠离子电池作为锂资源的有效替代方案展开了深度对话。在全球锂资源供应紧张、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钠离子电池凭借钠元素的地壳丰度高(约为锂的440倍)、分布广泛、提炼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吸引了大量关注。尽管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但其在大规模储能、低速电动车、家用电器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论坛上,新疆喀什安德新材料等企业分享了其基于PPS体系的钠离子固态功能膜片材料合成及干法自支撑膜片制造技术的最新进展,展现了我国企业在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方面的强劲实力。
技术融合与产业协同
研讨会最后一天,各方代表围绕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融合、标准制定、产业链协同以及政策支持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并非相互替代的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共存、各有侧重的解决方案。固态电池有望在高端应用中提供极致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而钠离子电池则可凭借成本优势满足大规模储能和特定终端市场的节能降耗需求。与会各方呼吁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电池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应对未来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
展望未来:主导技术与市场格局
面对“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哪种动力电池技术会是未来的主宰?”这一核心问题,与会专家指出,固态电池本质上是对电解质技术的革新,其定位不仅在于提升安全性,更在于通过材料创新突破现有电池性能极限。与此同时,钠离子电池作为资源友好型选择,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未来,多种电池技术将在不同层次和维度上共存并进,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共同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
此次2024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研讨会暨钠离子电池技术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各界对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技术现状与前景的认识,更为我国新型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力促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国际交流,对于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论坛部分分享主题:
时间2024-4-18 | 活动内容 | 发言人 | 职务/单位 |
08:40-09:00 | 高性能硫化物基全固态锂电池的理性设计 | 鞠江伟 | 研究员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09:00-09:20 | 储能用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进展与挑战 | 曹余良 | 董事长,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教授,武汉大学 |
09:20-09:40 | 硫化物电解质全固态电池界面调控技术 | 朱凌云 | 教授,安徽大学 |
09:40-10:00 | 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产业化进展 | 张晓禹 | 副总经理,江苏浩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教授,江苏大学 |
10:20-10:40 | 全固态电池技术及研发进展 | 吴凡 | 董事长,中科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特聘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
10:40-11:00 | 上海微纳可控环境制样及冷冻电镜分析解决方案 | 葛小敏 | 应用工程师,上海微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11:00-11:20 | 钠电负极硬碳局域结构及产业化挑战 | 韩建涛 | 董事长,武汉天钠科技有限公司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
11:20-11:40 | 钠电应用解决方案 | 吕江英 | 研发总监,无锡盘古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11:40-12:00 | 全固态电池组装制造探索 | 阳如坤 | 董事长,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3:30-13:50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及其应用 | 李平 | 教授,北京科技大学 |
14:10-14:30 | 石榴石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与面临的关键问题 | 刘馨蔓 | 博士,山东创鲁先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14:30-14:50 | 工业自动化零部件在电池行业的特殊应用 | 孙忠 | 市场总监,爱安特(常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14:50-15:10 | 固态电池技术及产品定义的思考 | 刘敏 | 董事长 合源锂创(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5:10-15:30 | 基于3D打印技术构筑高性能电池 | 杨康 | 首席电池研发官,高能数造(西安)技术有限公司 |
15:50-16:10 | 多孔炭和硬炭材料开发与产业化 | 戴丽琴 | 市场总监,国科炭美新材料(湖州)有限公司 |
16:10-16:30 | 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的探索与挑战 | 杨扬 | 研发总监,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6:30-16:50 | 硫银锗矿电解质的设计合成及高性能全固态电池构筑 | 余创 |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
16:50-17:10 | 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池-钠离子电池开发 | 杨粤成 | 市场总监,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7:10-17:30 | 固态电池整车产业化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 张薇 | 博士,东风技术中心前瞻研究院 |
固态电池会场2024-4-19 | |||
08:30-08:55 | 固态电池正极的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 赵世玺 | 研究员,清华大学 |
09:20-09:45 | 基于极片固态化的高性能电池设计 | 吴晓东 | 首席科学家/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 研究员,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 |
09:45-10:10 | X射线断层扫描在表征全固态电池锂枝晶中的应用 | 郝帅 | 特聘副研究员,南开大学 |
10:30-10:55 | 固态电池高介电复合固态电解质 | 贺艳兵 | 研究员,清华大学 |
10:55-11:20 | 高性能硫化物电解质开发及其全固态锂电池 | 王硕 | 副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 |
11:20-11:45 | 基于离子吸附效应调控聚合物电解质的凝聚态结构及力、电性能 | 傅雪薇 | 副研究员,四川大学 |
11:45-12:10 | 中子表征技术在固态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 韩松柏 | 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 |
钠离子电池会场2024-4-19 | |||
08:30-08:55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与产业化研究 | 唐有根 | 专家/湖南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
教授,中南大学 | |||
09:15-09:40 | 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与技术 | 吕建国 | 首席专家/浙江钠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副研究员,浙江大学 |
09:40-10:00 | 钠电正极材料产业化路径与成本经济性分析 | 凌仕刚 | 博士,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10:30-10:50 | 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研发 | 陈召勇 | 教授,长沙理工大学 |
10:50-11:25 | 钠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研究 | 刘兴泉 |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
11:25-11:45 |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的痛点问题及关键材料 | 张冰洁 | 研发总监,陕西创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11:45-12:10 | 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的研究 | 廖建平 | 总工程师/浙江钠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